
新闻中心
【名师讲堂】林勇教授:尿液形态学的复检规定设定
发布时间:
2018-08-10
来源:
林勇:博士,主任技师,博士生导师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秘书,上海市静安区医学会临床检验学组组长,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委员,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。曾主持国自然项目1项和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著8篇。
2018年3月17日“创之声”第三届中国实验医学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,在基础检验专题论坛上林勇教授带来了“尿液形态学的复检规定的设定”的精彩演讲。
林教授首先讲解了为什么要制定“尿液形态学的复检规定设定”。他说,大家都知道尿液的有形成分是非常丰富的,现在临床医生对尿液的检测报告最关注的是尿蛋白。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方法分人工检测和仪器检测,但尿液形态学检查的常见问题是质量:操作人员水平不同、形态判断不一致,镜检结果偏差等;尿液中有形成分的经时变化,难以形成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效率:样本量激增的情况下,如何满足TAT时间并提供结果准确的报告,还有其特殊性:尿液样本的留样、存样、特殊样本等问题,如何保证形态学检测结果准确,干扰少,结果不漏检。另外还有对专业检测人员的要求:具有中级以上职称,从事申请认可授权签字领域专业技术工作至少3年。
林教授说,如何制定复检规则方案和设定依据呢?通过尿液流水线改善效率,实现自动化仪器筛选,但需符合CNAS对尿液复检程序的要求,要制定尿有形成分的显微镜复检标准、明确复检标准制定的依据、方法、规定验证方法及标准,对复检标准进行验证,假阴性率≤5%,64条复检规则的设定方法:复检规则应用于UF-1000i+AX-4030;使用2839例样本设定规则;并选取299例进行验证,真阳性率为36.12%,假阳性率为16.39%;真阴性率为46.15%,假阴性率为1.34%;复检率为19.06%;UF-1000i分析指标:RBC,WBC,CAST;AX-4030分析指标:ERY,WBC,PRO,共6个检测项目的阴性、阳性两种检测结果作为筛选规则表达方式;分析方法:使用双盲法定量确定镜检结果,并用ROC曲线分析RBC,WBC,CAS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;统计一致性结果并计算Kappa值。和尿液流水线质量管理要求:按照CNAS要求进行质量管理(含质控和校准等);使用双水平质控(正常和异常水平);每日监测一次,至少使用1-3s,2-2s失控规则;定性体液应使用阴性、阳性质控品,偏差不超过一个等级,且阴性不可为阳性,阳性不可为阴性。
林教授指出,制定好复检规则如何应用于临床呢?通过仪器复检初步筛查阴性样本:触发规则:RBC,WBC,CAST,LEU,BLD,PRO均阴性;人工镜检阴性;仪器未提示需镜检复核。和通过仪器对异常样本进行提示:触发规则:第28条 RBC+,WBC+,CAST-,LEU+,BLD+,PRO-;人工镜检白细胞,红细胞 阳性;仪器提示需镜检复核(RBC+WBC+ 建议镜检),仪器对异常样本进行提示:触发规则:第25条 RBC+,WBC+,CAST-,LEU+,BLD-,PRO-;人工镜检白细胞 阳性;上皮细胞,真菌阳性;仪器提示需镜检复核(RBC+ WBC+ 建议镜检);仪器提示类酵母菌287.7/ul;考虑类酵母菌干扰红细胞计数。
最后林教授对自己的演讲进行了小结,他表示尿液检测有规范要求,显微镜镜检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“金标准”。复检规则设定需要依据和方法,并且设定前保证仪器的检测结果质量。使用仪器可以提升效率,通过复检规则进行正常样本的初筛和异常样本的提示,但是最终确认需要人工镜检。
尿液检验
下一页
下一页
相关新闻